首页 资讯 正文

绿满陇原·奇迹三北|梭梭林里种“黄金” 高台治沙致富很“从容”

体育正文 174 0

绿满陇原·奇迹三北|梭梭林里种“黄金” 高台治沙致富很“从容”

绿满陇原·奇迹三北|梭梭林里种“黄金” 高台治沙致富很“从容”

中新(xīn)网甘肃新闻6月(yuè)13日电 (段海 杜平)夏日(xiàrì)时节,巴丹吉林沙漠南缘的(de)张掖市高台县三桥湾林场,一望无际的梭梭林在沙地上顽强挺立,新抽的嫩芽为广袤沙丘披上绿装。与以往不同的是,林间多了许多忙碌(mánglù)的身影——工人们正小心翼翼地在梭梭根部接种一种名贵的中药材:肉苁蓉。这片曾经(céngjīng)饱受风沙侵袭的土地,如今正探索着一条“向沙漠要效益,以产业养生态”的独特发展路径,让生态治理与经济效益(jīngjìxiàoyì)比翼齐飞。 图为工人们正在(zhèngzài)嫁接肉苁蓉。 高台县沙化土地占全县总面积51%,是河西走廊的(de)重要风沙口。面对严峻的生态挑战,该县转变思路,将(jiāng)沙漠视为(shìwèi)可开发利用的资源,大力发展以沙漠为载体(zàitǐ)、肉苁蓉为核心的沙产业,通过梭梭接种肉苁蓉技术,摸索出“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”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。 接种(jiēzhǒng)现场,高台县林业技术推广站(tuīguǎngzhàn)站长李春雷正指导工人操作。“梭梭接种肉苁蓉(ròucōngróng)技术性强,关键要把握接种深度和数量,这直接影响肉苁蓉的产量,也关乎梭梭本身的健康生长。”工人们熟练地运用“坑种法”,确保肉苁蓉种子与梭梭根系紧密接触(jiēchù),以提高接种成活率。 肉苁蓉,被誉为“沙漠人参”,是一种(yīzhǒng)寄生在梭梭(suōsuō)、红柳根部的名贵滋补中药(yào)材(zhōngyàocái)。其价值在于:一方面,作为寄主的梭梭,是公认的干旱荒漠区(huāngmòqū)固沙“主力军”,单株成年梭梭可(kě)有效稳定10平方米沙地;另一方面,肉苁蓉本身经济价值极高,亩均产值可达数千元。这种“以林养药、以药促林”的模式,巧妙地将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捆绑在一起。 三桥湾林场是这一模式的核心实践区。近年来,该场抢抓机遇,分三年成功修复退化林近六千亩(liùqiānmǔ),成排的梭梭、沙枣、胡杨等苗木筑起(zhùqǐ)一道绿色屏障,有效遏制了风沙侵蚀。今年,林场迈出(màichū)关键一步,启动梭梭接种肉苁蓉(ròucōngróng)试点工作。 图为肉苁蓉嫁接现场(xiànchǎng)。 “今年首次开展大规模接种,意义重大(zhòngdà)。”三桥湾林场(línchǎng)场长万吉锋(wànjífēng)充满(chōngmǎn)期待,“首先,它最大化发挥了梭梭林的生态屏障功能。更重要(zhòngyào)的是,如果接种成功,预计一年后每亩可收获肉苁蓉约150公斤,经济效益将非常可观。这真正实现了‘绿水青山’与(yǔ)‘金山银山’的双赢。”林场工人的辛勤劳作,正为这片沙地播下“绿色黄金”的种子。 近年来(jìnniánlái),高台县紧紧围绕“生态产业化、产业生态化”的发展思路,坚定(jiāndìng)地向沙漠要土地、向沙漠要效益,努力蹚出一条“以生态产业反哺生态工程”的可持续发展道路(dàolù)。目前,全县已累计种植梭梭嫁接肉苁蓉3000余亩,逐步形成(zhúbùxíngchéng)了以北部防沙带、西沙(xīshā)窝等为核心的高效示范区。 茫茫沙海,正因(yīn)梭梭林的(de)蔓延而焕发生机(shēngjī);昔日的不毛之地,也因肉苁蓉的孕育而充满“钱”景。高台县以科技为支撑,以产业为纽带,让防风固沙的生态壮举(zhuàngjǔ)与富民增收的经济目标完美融合,书写着“治沙致富两从容”的生动篇章。(完)
绿满陇原·奇迹三北|梭梭林里种“黄金” 高台治沙致富很“从容”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