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资讯 正文

村门口就是口袋公园,老少同乐

体育正文 78 0

村门口就是口袋公园,老少同乐

村门口就是口袋公园,老少同乐

5月28日清晨,位于洪山区三环线北侧的先建村,村民(cūnmín)瞿冬秀(qúdōngxiù)等人吃过早饭,便到村口的口袋公园溜达一圈,然后坐在长廊下择菜、聊天。这已成为(chéngwéi)当地村民每天生活的一部分。 早上8时30分,长江日报记者来到位于野芷湖旁先建村(cūn)。村西侧的香树路口,一座古韵悠然的口袋公园跃然(yuèrán)眼前(yǎnqián),灰瓦木制凉亭与景观石牌相映成趣,蜿蜒石径串联起(qǐ)四季花境,立体绿化改造后与景相融。 先建村路口口袋公园。记者(jìzhě)胡冬冬 摄 “出门就是公园,每天都来转(zhuǎn)一下。”1969年嫁到(dào)先建村的瞿冬秀在这个村生活了56年,如今村里不仅路变宽(biànkuān)了,村口还建了一座口袋公园。每天早晨,她和老姐妹们都要到公园长廊坐(zuò)着聊会儿天再回家。 村里老人们喜欢(xǐhuān)聚在此处休闲聊天。记者胡冬冬 摄 “以前村里哪有亭子坐着休息!”65岁的余万(yúwàn)长五代人居住此村。在他(tā)的印象中,这块地以前堆着杂物,还有乱搭乱盖(luàngài)的棚子,环境脏乱差。“去年修建了(le)公园,种了花,修了亭子,我们开玩笑说村子的‘西大门’终于漂亮起来了。”余万长笑(zhǎngxiào)着说,现在每天晚饭后,孙子们放了学,也喜欢到公园来玩一会儿。 口袋公园里种植了花草绿植(lǜzhí)。记者胡冬冬 摄 先建村村委会主任黄晶介绍,村口西侧地块曾因周边餐饮废水、垃圾形成环境脏乱差(zāngluànchà)问题。2024年(nián)9月,洪山区城管(chéngguǎn)执法局(zhífǎjú)联合街道综合执法中心启动环境专项整治,多次前往先建村开展入户宣讲(xuānjiǎng),发动村民参与治理,并于11月4日完成区域整治清理。随后,先建村召开多次村民议事会,最终敲定(qiāodìng)将该地块改造成园林式口袋公园。施工团队先期完成管道入网工程,根治异味源头,再以耐踩草坪、适地花木(huāmù)构建生态基底,打造出移步换景的园林空间。 新修的停车场。记者(jìzhě)胡冬冬 摄 记者看到,公园旁边还有一座(yīzuò)停车场,共有(gòngyǒu)90个停车位。停车场另一头,新建了一座一体化公厕,除了普通厕位,还配备了无障碍卫生间和母婴(mǔyīng)设施。黄晶透露,下一步(yībù),还将增设健身器材与儿童游乐设施,让“一老一小”各得其乐。 “三分建,七分管。”为守护改造成果(chéngguǒ),先建村建立“专人专岗+村民共管”机制:每日清扫保洁、定期绿化养护形成常态。配套停车场实行智慧管理,公厕纳入市政管养体系,构建起精细化(jīngxìhuà)运维网络(wǎngluò)。 新修的公共厕所,有(yǒu)专人保洁。记者胡冬冬 摄 洪山区城管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口袋(kǒudài)公园正在点亮一个个城市(chéngshì)微空间,近两年全区已改造小微空间28处。这些“城市一域”地块经科学(kēxué)规划(guīhuà),化身口袋公园、生态停车场,让居民推窗(tuīchuāng)见绿、出门入园。未来,洪山区将持续完善公共配套,让城市治理的“温度”转化为可感可触的民生“热度”。 (长江日报(chángjiāngrìbào)记者陶常宁 通讯员朱仙红 谢卓维 袁萌)
村门口就是口袋公园,老少同乐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